Pages

Friday, July 31, 2015

東涌新市鎮發展計劃(下)

上一章內容:http://hk-footprint.blogspot.com/2015/07/blog-post.html

上一章講到現時東涌過往十數年的發展方向與實況,接下來會同大家看看兩張規劃圖,解釋未來東涌東北面(下稱:東涌東)及東涌西南面(下稱:東涌西)的土地用途。
政府將會在未來,大約是港珠澳大橋通車後大幅填海,將原本已發展的東涌北土地向東部延伸,直至去到大約白芒村行人隧道的位置左右。

1.交通

鐵路為進出東涌的重要橋樑,鐵路站則是新市鎮的核心,因此會在原有的鐵道線上興建東涌東鐵路站,方便東涌東的居民乘車進出不同的地方,另外,在新發展區的中心,也有進行大規劃的綠化,務求打造一個嶄新的花園社區。值得一題是,在中心的地區劃了一條綠化走廊,可橫越中間的主路,令人和車路分隔開,讓行人不需要過馬路,已能到達海旁地區。此舉,減低對其他區內交通的依賴,亦減輕路面擠塞的機會。至於駕車人士,可以從現有的迎禧路進入東涌東發展區,此外,在小蠔灣車廠入口對出會建造一個新的迴旋處,或會取代現有的小蠔灣車廠交匯處,那就不需要經東涌市中心駛出公路,可節省約10分鐘左右車程。

2.綜合發展用地

新一代的新市鎮有一個毛病,就是不能做到區內自給自足的原則,絕大部分的居民都需要通勤上班。另外,商店與服務選擇不足,往往都要出市區才能滿足生活上的需要。無疑,綜合商業、服務式住宅或酒店等功能用地是不可或缺的。在新的發展大綱內也顧及到這一點,在鐵路站——這個發展區的中心,劃了土地作未來商業發展及綜合性發展,預計可建造最少兩棟高於30層的商業樓宇,減輕對外社區的依賴與及其及交通負擔,也能促進區內的經濟發展,製造就業機會。

3.教育及政府用地

在上一章也有說過,東涌作為一個新市鎮,基本上已有一些基礎的配套和設施,包括是消防局暨救護站、警署、健康中心與及郵政局。在新的發展區也不例外,會建造一個地區性的消防局與警局,以及一個新的健康中心,為居民提供服務。至於教育方面,已在發展區內預留四幅土地建中小學或特殊學校,另設有兩塊較大的用地作專上學院及其他學校發展,是首次在東涌納入此類型用地。此舉,讓居民為到子女有選擇不同學校的權利,不用再長途拔踄上學。成立高等學院,能夠為到年青人及在職人士等提供職業及技能培訓,也可以讓他們達成理想。

4.文娛、康樂及休閒用地

現有的東涌北及未來東涌東的海邊將會建造海濱公園,連接現有東涌新發展碼頭的海濱長廊,美化海岸和周邊的環境,亦可作為一個天然環境與建築群作為一個緩衝區,也可讓居民放鬆心情,散散步,還可以在海邊的單車徑踏單車。值得一題是,在發展區的北面會預留空間作遊艇停泊處,雖然對普羅大眾來說,這個未必能惠及他們,可是對一些船主,卻是一個天大的喜訊,因為長遠來說,泊位很快就不能應付需求,而且也可以吸引多些遊客與及外藉人士享用區內的設施。此外,在東岸會建造一個運動場,對於熱愛運動的居民來說,這的確是一個社區必須有的設施,也可藉此推廣運動的重要性。

5.公用設施

一個新的污水泵房會建成,以處理區內的污水,因為發展區將會容納更多人口,如果不將現有的返施升級或加建,將不能處理這麼大量的污水排放,減輕現有泵房設施的負擔,因為新泵房的成立,同時也要加設地下管道將污水排到現時運作中的小蠔灣污水廠進行過濾與分隔,再排放到深海中。

接下來會介紹另外一面,即東涌西的發展計劃,這個區域與東涌東最大不同是,這個區域是不需要填海的,而是用現有的土地進行活化發展。

1. 市鎮公園與綠化帶

這裡大部分的用地都是作綠化和休憩用途,包括是現存的市鎮公園。其實現在的市鎮公園只有一條小徑由東堤灣畔那邊經往舊碼頭那一邊,其他地方都被鐵絲網覆,日後將發展成一個大型的公園,亦成為一個重要通道,讓東涌西居民可以直接穿過公園,便能直達市中心,不過因為本身這個地方有很多山坡,相信發展成公園是有一定困難,情形就好像建東涌北公園差不多,也將原有的山坡上的部分植被移走,改做成一道繞著山坡半平半斜的步行道繞著山坡上落斜,善用了山坡的空間。在東涌河邊和山邊也會規劃綠化帶,亦會盡量降低附近住宅的發展密度,以達致通風和採光程度高的原則,讓居民覺得自己不像置身於市區當中,而是在花園當中。

2. 交通

同樣地,東涌西發展區也設有一個鐵路站,方便東涌西的居民,主要讓逸東邨的居民進出市區和東涌。不過小編覺得,與其開多兩個鐵路站分別在東涌東和東涌西,倒不如起一個區內的輕便捷運系統來得更實際。原因是東涌與其他的新市鎮不一樣,因為東涌新市鎮是依靠東涌灣海岸而建,就好像馬鞍山一樣(屬於沙田新市鎮延伸部分),都是有一條架空的便捷系統穿梭大圍、沙田東岸與及馬鞍山一帶,在東涌興建便捷系統的好處是,一來可盡用東涌站的設施與增加其鐵路站商店的收入;二來可減少依賴區內的巴士路線,也可將其線路延伸去機場及小蠔灣,還可善用小蠔灣車廠的設施;三來用架空的方式興建系統,可以減低地底鑽挖的成本,減低對路面的影響。至於道路方面,會沿用東涌路,作為主要出入通道,屆時亦會興建支路通往不同的住宅區,方便居民和車輛進出。

3. 教育及其他設施

在東涌西發展區會增設兩座學校,其中一所會在逸東邨松仁路旁,配合逸東邨未來人口増長的需要。另外一所即是鄰近東涌路現有的兩所學校旁,屆時附近的地方會興建公屋,因此最少要有一所學校在公營屋邨裡。與東涌東發展區一樣,會有一所公營的健康中心以及運動中心會座落在新港鐵站的附近,但是就沒有新的消防局和警署會建成,原因是因為現有的消防局和警署已能應付將來的需求,而且它們都是較接近東涌西區,因此不需要多一所消防局及警署。另外,我認為應該要增設多一個地區性圖書館,雖然逸東邨的商場有一個小型的社區圖書館,但長遠來說,是不足以應付需求。

4. 保護區

東涌河是生態價值高的地區,曾經就填海引起爭議,最終擱置計劃,原有的河岸將會劃為自然保護區,就是上述地圖劃了CA和CPA的位置。其實很難得有保護區位處於新市鎮的入面,但新市鎮的發展和活動,少不免會對這些自然生態有傷害,因此這是發展東涌西其中一個大挑戰,就好像當年政府在天水圍發展濕地公園一樣。一來希望透過自然保護區將人為的影響減到最低,二來是藉此教育市民,特別是下一代,生態給予人類的重要性,讓動物有一個更宜居的棲息地,植物也能茁壯生長,從而維繫生態平衡。


雖然可能整個計劃都需要廿年左右的時間才會落成,但將會是擴展東涌新市鎮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也成為日後擴展新市鎮及活化市區的一個重要的參考。新的規劃將會顧及可持續發展的大原則,照顧到不同層面人士的需要。

如果大家都想參考更多詳情,可參考以下的網址:
http://www.tung-chung.hk/trad_study.html

宣傳短片:
http://www.tung-chung.hk/index.html

Thursday, July 23, 2015

東涌新市鎮發展計劃(上)

時間過得很快,東涌新市鎮不經不覺已經踏入了第十八個年頭了。東涌第一個公共屋邨於1997年落成,時至今日,已經有三個公共屋邨(其中一個是居屋)和四個大型私人屋邨,可是人口仍未達到最初所擬定的上限20萬人,現在只有約8萬常住人口。顯出新市鎮仍有足夠的發展潛力。小編住了東涌已有八年時間了,雖然衣食住行樣樣齊,但仍欠缺吸引力讓市區及新界居民移居至東涌。主要的原因是因為路途遙遠,出市區坐地鐵平均所需的時間要一小時以上,除非要到機場或大嶼山工作,否則並不會有這麽大的意慾;其次,就是因為配套的問題,小編最初住東涌的時候,是沒有公眾游泳池以及運動場等康樂設施,最離譜的是區內是沒有一個很完整的交通網絡,區內只設一條日間巴士線由地鐵站開往其中一個屋邨,已沒有其他區內的巴士路線了,到近期才開辦多一條巴士線由東涌北開往逸東。不過很多人都為免等車和支付昂貴車資都選擇走路,由地鐵站以正常步速前往東涌北住宅區要大概10-15分鐘,而由地鐵步行至逸東邨更需20-25分鐘。另外在東涌站每班港鐵列車開車時間更平均長達8分鐘,因此要離開東涌也差不多20-35分鐘時間,相比起其他的地方為長。
東薈城為區內大型購物中心
攝於2008年2月16日

不這近幾年,區內已增設對外的路線方便上午晨早要上班的市民,提供額外多1-3班特別巴士路線出市區,縮短乘車的時間。其次,一個永久的圖書館以及綜合社區與康樂中心、北大嶼山醫院以及東涌游泳池也在小編搬入東涌的數年間成立。可是當新市鎮去發展到一定的規模的時候,就要開始計劃未來新市的發展方向與用地策略,以容納更多的人居住,東涌也不例外,作為一個後期發展的新市鎮,現在已是時候要制定藍圖,擴展更多土地作休閒、住宅與及工商業發展,以達致長遠經濟、社會及環境需要,以達致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建造中的圖書館(於2010年7月落成)
攝於2008年2月16日

大約一年前,政府開始研究對東涌新市鎮擴展的可能性,雖然公眾咨詢階段已經結束,但是小編仍會繼續和大家分享這個計劃的詳情。大家也可透過 http://www.tung-chung.hk/ 了解更多。

在土木工程拓展署的東涌新市鎮擴展工程項目簡介內文,提及過擴展新市鎮的主要目的。在早期規劃東涌新市鎮的時候,原定東涌與大蠔區是可以最多容納334,000人。及後修正至220,000人,即是現時的兩倍多,所以大家可想到這個計劃之大,是需要花很多年去規劃和建造,不過真正知道及了解這個計劃詳情的人似乎不多,其實我很早已經知道東涌西與東涌北的土地會繼續擴展,以活化社區和宜區城市為大原則,主力建做一個以住宅、旅遊和休閒為核心的城市。曾經,逸東邨對出的東涌灣因填海工程惹起爭議,指會影響東涌河的生態與及美感,最後也取消了東涌西填海計劃,轉而計劃發展內陸地區。

在本章,小編會帶你們去看看現時的東涌是怎樣,好讓大家了解一下這個地方。


上面就是2015年的東涌地圖,東涌新市鎮大部分地區都是經填海而成的,所以海岸線較為平直的。

在東涌的中心點正好就是港鐵東涌站了,由北大嶼山公路以南至東涌市鎮公園的位置(即是近東涌小炮台所在的綠化帶)都是屬於東涌市中心,也就是東涌最早期發展的地方。東涌市中心以港鐵站為中心,表示這個市鎮的重心是要仰賴對外的配套和連繫。市中心除了是交通的中心外,也是一個能夠供日常生活所需的中心地,因為這裡有富東商場、東薈城和有一些地舖設於東堤灣畔的走廊。在市中心的的南邊就是東涌市鎮公園,正確的說,它不是一個公園,因為這個公園只設一條小徑由市中心通往東涌西,但卻是觀賞日落和東涌灣的好地方。當然也不少得一些基礎的配套設施,包括一座區域消防區、警署和郵政局。

在九十年代後期,政府開始填海計劃興建另一個住宅區核心在東涌的西邊,也就是地圖中藍色的區域。東涌西的中心就是東涌第二個公共屋邨——逸東邨。容納了東涌大約差不多一半的常住人口(約3萬人)共有25座,分兩期落成,相信是我所認知的公共屋邨入面,規模最大的一個屋邨。值得一題是,這個區域入面也有一些鄉村,包括有馬灣涌村、赤鱲角村、上嶺皮村和下嶺皮村等。另外也有一些古蹟方面,包括為人熟悉的東涌炮台(東涌城寨)和東涌小炮台(位於海邊位置)。此外,這裡還有一座新落成的北大嶼山醫院,為居民提供門診和急症服務,令病人免卻了舟車勞頓之苦。

在差不多的時間,東涌北地區也開始發展了,就是上圖紫色的區域,這個區域主要包含了住宅、休憩及商業等綜合發展。由於它位處海岸,可以透過填海增加土地供應,日後有發展的潛力。目前這個區域的中心有三個私人屋苑,包括是映灣園、藍天海岸與及海堤灣畔。在東涌北與北大嶼山公路的邊界,是一個長約1公里,闊約50米的綠化帶,綠化帶之間亦有2所學校和1間酒店坐落於此。在五年前,新的東涌圖書館和政府合署也坐落於兩者中間,為居民提供文娛及康樂等設施。

從機場二號大樓遠眺東涌北
攝於2008年3月15日

在下一章,小編會再同大家解釋整個發展的詳情及對不同方面做成的影響,不要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