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Wednesday, October 21, 2015

機場泊位不足

曾經與大家分享過三跑工程的利弊,近期小編上網做了小小的搜尋,是關於香港機場泊位的問題,作為一個國際機場,必須除了要保證航班的安全,還須要有效地處理航班的升降,抵港後的人流和行李管制,相信沒有人會喜歡在客機降落後,仍需在苦苦等待何時才能下機。

Source: http://www.airbus.com/galleries/photo-gallery/dg/idp/86696-a380-qatar-airways-arrival-2/?share=1

A380是現時為止載客最多而廣泛採用的商業客機,還記得第一架A380來港做巡迴就是2007年9月2日,其後在2009年7月9日,新加坡航空開設第一條來港的航線,由新加坡直飛香港,其後也有其他航空公司的航班採用A380,包括有英國航空、阿聯酋航空和大韓航空,香港機場因應需要,要將原有的泊位改裝才可以供這「巨無霸」停泊,一般來說,A380泊位最少會設有兩道登機橋,可是因為載客量龐大,若要縮短上落機的時間,最好是預設有3道登機橋。

現時供A380停泊的泊位就只有5個,差不多一年才有多一個可供A380停泊的泊位,進度可說是頗為緩慢,若要應付大型客機的需求,很難避免會有機等位的情況,曾經有一次因為英航的一班機延遲,導致後來的阿聯酋客機在滑行道呆等過多小時,直至英航的客機被拖走才能供阿聯酋的客機停泊,證明機場開始有泊位不足的問題。

你可能會話A380只是一個特殊的例子,但其實也反映機管局管理的問題。1992年,即在機場還未興建之時,在《新機場總綱計劃》詳列了機場的泊位佈局,新機場採用雙跑道的設計,分南北兩面,中間的位置就是客運大樓、泊位和滑行道。將所有客運廊的泊位和偏遠客機位加起來應該有121個泊位,亦同時可處理60多班航班的升降。機場現時只有86個泊位,就算把今年年尾開放的midfield concourse(中客運廊),也最多可提供多20個泊位,即總共106個泊位,比最初的121個還少。不過奇怪的是,原本在中客運廊的位置,在機場發展早期已預留用地作X字型客運廊,可供44架客機停泊。現在卻變成I字型設計,可能是因為機管局對於三跑和新客運廊的規劃已早在預算當中,因此應視三跑為一個長遠投資。


X型客運廊曾經是出現在機場發展計劃中
Source: http://sue.jp/maruichi/zu1.JPG

2030雙跑道系統
Source: https://www.hongkongairport.com/eng/media/press-releases/pr_1033.html

2030三跑道系統
Source: https://www.hongkongairport.com/eng/media/press-releases/pr_1033.html


就像我當初認為,機管局的決定並不是完全錯的,但只是未夠周詳,就好像林超英在專欄寫道:「既然泊位仍未盡用,點解仲要起三跑?」,其實很多航空專家分析,雙跑道設計是現時最有效的機場設計,只要在航空升降管制作好功夫,比如依據實際飛機的大小或航速去斷定機與機之間的距離和降落時間,這樣就能迅速處理航班升降;其次就是增加泊位,特別是大型客機位就能減少因為延遲而做成其他航班等泊位的情況。興建三跑需要詳細研究其可行性,包括是否可以帶來預期經濟的效益同時亦可有效做到乘客流及貨物流,另外,可以考慮是否能將部分內陸或短程航班分流到珠三角其他機場,隨著港珠澳大橋等對外跨境的基建落成,其實由珠三角機場往返香港市區也可能是最少一個小時的時間左右*,比起現時由香港機場來往市區的廿五分鐘,多只有三十五分鐘時間,但適當的分流是能夠大大減低航機在香港上空盤旋的時間,所以實際對乘客的影響可能不大。

* 估算由香港至深圳寶安機場的距離而推斷的行車時間,可能與實際有差異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